春和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56981002
春和海洋科技 / 新闻中心
“海水不干,创新不断”、“与众不同,错位发展”是春和集团的发展理念,“春和”所有人将秉承这种理念,为海洋强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

携国之重器,探深蓝之秘─国庆公民科学航次SLSK-00202310手记

发布时间:2023-10-27

       航次概况都说看海的人把眼睛给了海,出海的人把心给了海。在中秋月圆之时,在祖国74岁生日之际,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相聚在一个特别的地方过了一个特别的双节——乘坐科考船“沈括”号前往美丽的西沙海域进行一次为期五天的海洋科考之旅,共同组成我们南海科考SLSK-00202310航次科考队。这个航次是10月2号-6号,正值中秋国庆假期,一些迫不及待上船的科考队员1号就抵达我们的出发城市文昌。2号下午四点,所有的科考队员登船完毕,“沈括”号准时拉起了启航的汽笛。我们出发了!

微信图片_20231027093452.jpg

       本航次的专家团队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陈慧、蒋潆葳、姚思怡组成,其中航次首席科学家由陈慧副教授担任。另外,相比之前的航次,本航次还邀请到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的专家登船。

微信图片_20231027093616.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3621.jpg

       对他们最新研发的新型“面向万米深海应用的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进行海上科学实验。这次参航的所有科考队员,都是这次国之重器海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为此我们另制作了一份别样的参航证书,并邀请两位专家签字盖章。得到证书的那一刻,科考队员们都为参与这次国产设备海试而感受到自豪。来自上海的韩同学,在听完专家的现场介绍后竖起大拇指说:这在国内绝对是遥遥领先。

微信图片_20231027093753.jpg

      大家对船上的一切都感觉很新奇,特别是第一次上船的队员,上船之后在我们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全船参观。参观之余,有个来自深圳的小队员说:这个船真的很稳,要不是旁边这些仪器设备,都没感觉到自己在船上,这跟我之前坐的游轮可不一样,万吨游轮都能明显感觉到晃。老师解释道:“沈括”号是小水线面双体船,再加上高性能减摇鳍设计,在航行中能够很好消除海浪影响,为海洋科考搭建一个非常稳定的平台,因此,整个航行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明显晃动。两千多吨的“沈括”号的稳性可以媲美2万吨的巨轮。在我们“沈括”号18年首航中,被全程跟踪报道的新华社记者誉为“海上晕船者的福”。

微信图片_20231027093859.jpg

       十年修得同船渡,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我们的“沈括”号上,是何等的缘分。2号晚上,大家在一楼餐厅用过晚餐后,相聚在三楼会议室,在我们科考领队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起了“破冰会”,大家相互介绍相互认识,小科考队员们很快就找到了“组织”,自发组成小小科考队。

微信图片_20231027093959.jpg

      “破冰会”之后,老师布置了第二天的活动内容,满满的都是科考作业和讲座,小韩同学直呼:开始上强度了。第二天一早,船行至深海一号附近海域,不少科考队员们天没亮就爬起来看海上日出,七点十分,我们在国之重器——深海一号附近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海上升国旗仪式。大家庄严肃穆,看着我们的小小升旗手护旗手缓缓把五星红旗升到祖国蓝色疆土上。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107.jpg

       吃完早饭,紧张的科考作业按计划铺开。上午我们就组织大家进行了航次的首个大型科考实验——重力柱取深海泥,实际取样深度为1612 m。在正式下放设备之前,科考队员们集中到会议室听陈老师讲解重力柱的原理、取样特性及样品处理方法。当听到陈老师讲到海底泥每沉积一毫米就需要千百年的时间,科考队员们都表现出吃惊的表情。正式作业时,我们组织大家在后甲板集中,参与到整个下放过程。我们让小科考队员分批参与作业呼叫,体验海上作业过程中甲板与驾驶台的密切配合。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211.jpg

       样品取上来之后,陈老师带领大家分样品,每个人都拿到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沉淀”,之后大家移步湿实验室,进行有孔虫观测前的筛泥实验。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309.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314.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319.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328.jpg

       经过重力柱实验的洗礼,大家对海上科考作业的强度有了大致的认知,之后的活动也有条不紊地推进。我们的国之重器的讲座,大家了解到了我国海洋科考的历史,科考设备的研发历程,还有我们的科考船的发展史;我们的深海一号观测,认识到了国产10万吨级的海油采集平台从海底采集到千家万户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还在驾驶台与“沈括”号的缔造者葛老进行卫星通话,对小科考队员提出的问题,葛老都耐心做出解答;晚上,我们在白天紧张的科考作业之后,进行海钓,见证西沙“一半海水一半鱼”的传说,或者举行甲板BBQ,把酒言欢,畅谈科考……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726.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731.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736.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740.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4745.jpg

       时间来到4号,这一天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上午八点,“沈括”号成功在盘石屿附近抛锚,无人机空中俯瞰,白色的沙洲边上错落有致地围了一大圈深色的礁石,涌浪从四面八方打过来形成白色叠浪,此时的盘石屿像是一个穿上了碎花裙的姑娘,纯洁又美好。我们组织科考队员,以冲锋舟的形式对盘石屿附近海域进行表层海水取样,大家分批进行,成功采到了属于自己的“玻璃海”海水。在采样过程中,科考队员们注意到海面上漂浮的垃圾,俯身弯腰,顺手将垃圾捡了起来,保护海洋环境,从“身边做起”。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206.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211.jpg

       航次接近尾声,在倒数第二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大型科考作业,CTD取深海水,我们从盘石屿离开后,“沈括”号继续向深海区进发,在水深1200 m的海域,我们停船作业,与重力柱一样,科考队员们全员参与。作业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个趣味十足的深海压力实验,我们还让科考队员们把生熟鸡蛋、乒乓球、苹果和提前画好的泡沫杯和泡沫板,一起绑在CTD上,再随CTD下放,去接受深海的高压洗礼,向深海许愿。下午科考队员在陈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做了深海水深海泥的氨氮检测实验,并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深海纪念品。晚上10点,实验结果出来后,科考队员们积极回到湿实验室,听陈老师讲解实验结果和意义,大家听得十分认真,小小科考队员们就实验结果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可见通过这个航次,大家海洋环保意识得到了质的提升。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325.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330.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335.jpg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340.jpg

      6号早上,大家吃过早饭后,集中到四层甲板,我们再次拍了航次大合照。与出发的大合照不同,这次大家的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经过五天的朝夕相处,也没有出发时候的拘谨。五天的科考之旅,大家一起作业一起实验一起玩耍,对海洋科考,海洋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各自之间也收获了一份独特的友谊。至此,我们的科考之旅告一段落,科考队员们相互道别,有序离船,带上独属于自己的证书和纪念品,各自奔赴下一个旅程。

微信图片_202310270956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