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6日零时(北京时间1月26日4时),随着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中国大洋第40航次科考队完成了第一航段的全部作业项目,乘坐“向阳红10”船驶离作业区,前往毛里求斯路易港。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观测系统。
第一航段生物组组长、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邵宗泽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此次布放的深海沉积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由富集舱、传感器、浮力材、浮球组等部分组成,犹如一个大的培养器,在4500米深的深海沉积物和沉积物上覆水中,对微生物开展为期4个多月的海底培养,以获取深海不同原位环境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微生物。邵宗泽说:“99.9%的海洋微生物无法在实验室成功培养,这套系统可以将深海中分散的微生物‘吸引’过来,实现在其原本的生存环境中富集培养,对于人类认识深海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生命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据悉,目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深海科学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发展深海生态原位观测技术,但均尚未有成熟的技术与产品。为突破深海微生物多样性认识与极端生物基因资源获取的技术瓶颈,在“863”课题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研制了3套深海生物长期原位观测装置。它们可适用于水深4000米~6000米的深海海底,进行一年以内的长期生态观测与微生物原位培养。大洋第40航次计划布放两套深海沉积物及深海水体微生物原位培养设备,一套是此次布放的深海沉积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另一套深海水体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将于第三航段布放,两套设备计划在第四航段结束时一起回收。
根据计划,“向阳红10”船将于1月30日抵达毛里求斯路易港,进行补给及人员轮换,2月4日离开路易港,前往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探勘合同区开展第二航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