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56981002
春和海洋科技 / 新闻中心
“海水不干,创新不断”、“与众不同,错位发展”是春和集团的发展理念,“春和”所有人将秉承这种理念,为海洋强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

“向阳红10”船再起航,超过8个月的“长途科考”将重点完成哪些任务?

发布时间:2017-12-06

12月6日,执行中国大洋第49航次科学考察任务的“向阳红10”船,从国家海洋第二研究所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5000吨级科考码头起航。自去年11月“向阳红10”船首次从这里出发执行大洋43航次任务以来,这已经是它第三次离开自己的“母港”。

微信图片_20171207092610.jpg

微信图片_20171207092615.jpg

航次涵盖“十大任务”
     
据了解,中国大洋49航次计划时间为250天,分5个航段执行,航程超过25000海里,预计2018年8月12日完成所有调查任务返回舟山。

前4个航段计划200天,主要工作区域为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及航路。

第5航段计划50天,主要工作区域为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及航路。

本航次共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41家单位共272人参加,集合了国内大洋科研和技术研发的顶尖单位,具有综合业务化、资源环境并重、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

本航次几乎涵盖了大洋研究的所有学科,具体包括10项调查任务:

 ◎西南印度洋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

 ◎西北印度洋调查区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

 ◎U型区西南印度洋脊典型热液生态系统环境基线调查;

 ◎东印度洋90°海岭深海潜标观测;

 ◎印度洋热液区生物基因资源采样与调查;

 ◎“潜龙”装备系统应用;

 ◎印度洋微塑料污染、缺氧和海洋酸化情况调查;

 ◎海气通量走航观测;

 ◎西南、西北印度洋中脊及附近海域构造研究;

 ◎走航综合要素观测。

微信图片_20171207092741.jpg

实施“蛟龙探海”工程,加强环境监测
     
目前,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已经到执行的关键阶段。合同规定,在2019年需完成50%的区域放弃,即至少放弃申请到的10000平方公里矿区中的50%。本航次围绕此目标开展不同程度的调查,基本圈定矿化异常区、矿化区、矿体/矿化体,并估算资源量。

作为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全球洋中脊签订的第一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合同的执行,将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区域放弃和资源评价提供标准与示范,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贡献“中国智慧”。

与此同时,科考队还将继续在西北印度洋开展综合异常拖曳探测和地质取样调查,积累矿化异常信息,为认识该区域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量获得关键样品和数据。

航次将围绕U型区中的印度洋典型热液区开展底栖生物采样,同时开展热液区及附近区域水体的综合环境调查,为建立热液区环境基线和评估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支撑,这对履行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环境调查和保护义务、提升洋中脊生物多样性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现场保存与培养筛选深海微生物样品,航次可丰富西南印度洋典型热液区生物基因资源,提升对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深海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推动国产“潜龙”系列装备发展
     
“潜龙二号”AUV和水下滑翔机也将在本航次登场,有望进一步推动“潜龙”系列装备的发展和业务化运行。

微信图片_20171207092907.jpg

“潜龙二号”AUV是“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探测设备,采用了全新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自主航行时基于前视声纳进行避碰控制,并实现了高精度近底磁力探测,曾圆满完成大洋40航次和43航次调查任务,累积下潜近40潜次。“潜龙二号”AUV将于第二、三航段在十几个调查区块内进行下潜作业,完成近300平方公里的微地形地貌、水体异常和磁力探测任务,为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区域放弃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同时积累现场工程化应用经验,初步形成业务化运行能力。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将结合本航次大洋调查开展西南印度洋首次试验性应用,获取温度、盐度、溶解氧和叶绿素等环境背景资料,为后续4500米水下滑翔机的应用提供现场应用经验和技术储备。水下滑翔机的应用有望为业务化运行航次探索一种海洋环境基线调查新模式。

瞄准科学前沿,关注海洋健康
     
本航次将开展微塑料、大洋缺氧区和海洋酸化等环境热点调查。计划在航线上开展微塑料采样,并通过分析丰度、形状、组分等信息,评估印度洋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同时,利用航次调查取样,科考队员将开展大洋缺氧区和海水酸化现场分析,探索印度洋酸化和缺氧状况,评估印度洋海洋健康状况。

通过在印度洋90°海岭布放深海潜标,科考队员将获取深海温度、盐度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揭示印度洋深层环流特征。目前,这一海域的深层和底层海流观测在国际上尚属空白。开展该海域深层和底层海流的观测,了解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海底资源勘查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次中,通过综合利用投弃式气象浮标和波浪漂流浮标,随流漂浮观测印度洋海域大面积的气象和水文数据,也将为远海防灾减灾、海上航行和各类作业安全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保驾护航。

科考队员还将在西南、西北印度洋中脊多个热液区开展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地球物理探测,建立海底多尺度地壳结构模型,为解决洋中脊热液循环机制、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找矿等问题提供研究基础。